國務院辦公廳于2012年12月發布的《全國現代農作物種業規劃(2012-2020年)》提出,鼓勵種子企業間的兼并重組,強強聯合,實現優勢互補、資源聚集。中種集團作為國家級種業企業,在加快內生性發展的同時,也積極發揮影響力和帶動力,通過外延式擴張推進產業整合,大力提升我國種子產業集中度和集成度,推動種業產業升級。
2009年以來,中種集團在國家產業政策和中化集團整體戰略指引下,依托中化集團豐富的產業并購經驗和雄厚的綜合實力,緊緊圍繞主營業務,先后啟動“春雷計劃”、“谷雨計劃”和“金秋計劃”,以資本為紐帶,通過市場化方式搭建企業平臺,先后投資四川省農科院水稻高粱研究所下屬的四川川種種業有限公司、廣東省農科院水稻研究所下屬的廣東金稻種業有限公司、湖南省岳陽市農科所下屬的湖南洞庭高科種業股份有限公司,與安徽農墾集團共同發起成立了安徽皖墾種業股份有限公司、投資控股河南聯豐小麥種業公司、與北京市農林科學院共同投資建立了“中種雜交小麥種業(北京)有限公司”,與湖北省恩施州農業科學院共同投資建立湖北中種武陵種業有限公司,與現代種業發展基金,攜手投資山東省農業科學院下屬的山東魯研農業良種有限公司,投資控股四川省宜賓市宜字頭種業有限責任公司。2013年,中種集團整合孟山都公司在中國的玉米種子研發資源,引進孟山都公司全球種質資源和一流育種技術,與孟山都公司建立育繁推一體化“中種國際種子有限公司”。
中種集團不斷創新資本合作模式,針對不同企業的具體情況,設計有針對性的投資方案,在保障投資權益與收益的同時,調動合作各方的積極性和能動性。
中種集團實施各投資項目以來,在合資企業建立了規范的法人治理結構和現代化的企業運營管理體系。合資企業實行董事會授權下的總經理負責制,按照屬地化管理的原則,系統性地輸出中種集團作為中央企業在經營資質、戰略規劃、預算績效、內控管理、資金資源、品牌支持和市場網絡等方面的優勢,充分發揮科研院所在品種研發、生產技術服務等方面的優勢,積極調動合作企業作為一線生產經營單位在區域產業經營和屬地化人才隊伍方面的優勢。
在投資項目中最為關鍵的管理融合環節,中種集團組建了專業的融合團隊,對新投資項目實施“百日融合計劃”,與所搭建的企業平臺在種業產業鏈和企業管理的各環節,包括研發、生產、加工、銷售、服務、戰略、人力資源、財務、預算、風險管控和企業文化等各個方面充分對接,以期達到在戰略發展、業務運營和管理體系三個方面的協同一致。在融合過程中,中種集團始終堅持平等合作的理念,與合作伙伴相互尊重、相互學習,求大同、存小異,推行高業績、高激勵的市場化機制,做到人盡其才、才盡其用,穩步推進融合工作,使所搭建的合資企業平臺得到又好又快的發展,實現合作各方共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