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種集團成立于1978 年,是我國第一家種子公司。三十余年來,公司見證了我國種業發展的各個歷史時期,歷經計劃經濟與市場經濟的風云變換。經過幾代中種人的艱苦奮斗,公司發展成為集科研、生產、加工、營銷、技術服務于一體的產業鏈完整的大型種業集團。
第一階段 政企合一,履行職能推動全行業發展(1978年--1987年)
1978年,根據鄧小平同志指示,公司經國務院批準成立,時任農林部副部長劉錫庚兼公司總經理。農林部種子局、種子站、種子公司三位一體,統一負責全國種子行政、事業、經營工作。在這一階段,公司主要工作一是推動建立產業化供種體系,改變了我國種子生產經營的落后狀態;二是制定包括糧、棉、油、薯和雜交種子六大類種子生產和檢驗標準,引導規范了種業發展;三是引進先進種子加工成套設備,帶動了我國種子生產效率的大幅提升。
第二階段 政企脫鉤,主營外貿取得快速增長(1988年--1994年)
1988年,公司結束了行政、事業、經營三位一體的歷史,成為當時農牧漁業部的部屬企業。這一階段公司以國際合作、對外制種、蔬菜種子的進出口貿易為主,并通過與地方種子公司聯營合作取得了快速發展。公司還逐步加大科技投入,建設了涿州科研育種基地,著力提升企業發展后勁。同期,公司成為國際種子貿易協會正式會員和中國種子貿易協會理事長單位,開始作為我國種業的代言人參與國際種業事務,行業影響力不斷增強。
第三階段 把握機遇,調整布局實現產業化發展(1995年--2000年)
公司以承擔國家“種子工程”任務為契機,按種子產業化發展的要求,以種子育繁推,產供銷一體化為目標,迅速形成了以大田作物為主、進出口貿易為輔的產業態勢,并確立了在玉米、油菜、水稻、草種等作物領域在國內種業界的領導地位。這一階段公司率先開發了我國目前最具優勢的玉米制種基地“河西走廊”,建設了當時國內最大的現代化種子加工中心,初步實現了多元化、實業化、集團化的發展目標,同時帶動了產業進步和地方經濟發展。
第四階段 直面市場,深化改革尋求企業轉型(2000年-- 2007年重組前)
以2000年12月《種子法》頒布實施、2001年12月中國加入WTO為標志,我國種業進行大規模市場化改革與開放,各類種子企業迅速涌現,市場競爭日趨激烈。公司在此階段對內深化改革,完成勞動、工資、人事體制機制調整和事業部制管理;對外兼并合資,進一步擴大核心業務規模,不斷探索由計劃經營向市場化經營的轉型之路。
第五階段 并入中化,管理創新打造國家級種業公司(2007年6月-- 至今)
2007年6月,經國務院批準,公司整體并入中國中化集團公司。在中化集團的正確領導和大力支持下,公司全面強化管理,構建了適應市場競爭需要的內控體系,明確了“中國第一、世界一流”國家級種業公司的發展目標、以及“12345”的市場化發展戰略,并不斷培育優秀企業文化。幾年來,公司資本實力快速增長,經營規模大幅提升,經營質量顯著改善,員工精神面貌煥然一新,產業地位和行業影響力全面增強。